扁形动物门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7年9月26日)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7年9月26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扁形动物门"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扁形动物门(学名:Platyhelminthes;语源:πλατύ platy 扁平 + ἑλμινθ- helminth- 虫[2])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是一类简单的无环节两侧对称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有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及循环系统,有口,但无肛门,所以必须保持身体扁平,以使氧气及养料能够透过渗透来吸收。消化腔只有一个开口,同时用于进食及排泄;所以食物在其体内无法有效处理。
扁形动物门化石时期:270–0 Ma[1]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由左上顺时针Eudiplozoon nipponicum(单殖纲)、猪肉绦虫 (绦虫纲)、牛羊肝吸虫 (吸虫纲)、Pseudobiceros hancockanus(涡虫纲)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演化支:
肾管动物 Nephrozoa
演化支:
原口动物 Protostomia
演化支:
螺旋动物 Spiralia
演化支:
吮食动物 Rouphozoa
门: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Claus, 1887
纲
传统分类:
涡虫纲 Turbellaria
吸虫纲 Trematoda
单殖纲 Monogenea
绦虫纲 Cestoda
楯盘纲 Aspidocotylea?
支序分类
链涡虫目 Catenulida
被杆体纲 Rhabditophora
异名
Plathelminthes Schneider, 1873[2]
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29500种[3]。生活于淡水、海水等潮湿处,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体表部分或全部分布有纤毛。
传统的医学文献会将扁形动物划分为非寄生的涡虫纲和三个营寄生物种的纲:绦虫纲、吸虫纲及单殖纲。然而,由于涡虫纲已证实并非单系群,这种划分方式在动物学来看已经过时。
非寄生的扁虫都是捕食者,栖息于水中或遮荫的陆上潮湿环境,例如落叶堆等。寄生种如绦虫和吸虫的生命周期比较复杂:它们的成熟阶段会以寄生虫的形式居住在鱼类或陆上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里;而中间宿主阶段会寻找可被感染的中间宿主。吸虫的卵从最终宿主体内排出,而成年绦虫会产生大量雌雄同体的节片,在成熟后会分离,排出宿主,再释放卵。与其他寄生的类群不同,单殖纲是水生生物的体外寄生虫,其幼虫在附着于合适宿主之后,再变态为成虫。
因为扁形动物没有体腔,它们曾被认为是最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但是,在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研究发现原来被分类为扁形动物的一个群体──无腔动物,离最初的两侧对称动物祖先较任何其他现代类群更近。除去无腔动物后的扁形动物门是一个单系群,即是有一个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组成的。扁形动物门属于冠轮动物,是较复杂的两侧对称动物的三个进化支之一。近年来的分析显示出已重新定义、不再包含无腔动物的扁形动物门,是由两个单系群,即链涡虫目(英语:Catenulida)和被杆体纲(英语:Rhabditophora)所组成的;而绦虫纲、吸虫纲和单殖纲则组成了被杆体纲下的一个分支──新皮类(英语:Neodermata)底下的单系群,至于传统的涡虫纲物种范围则涵盖了除新皮类外的所有扁形动物。因此,传统上认定的涡虫纲现在被认为是并系群,因为其不包含从传统涡虫纲分支出去的寄生性物种之类群。
超过一半已知的扁形动物属于寄生虫, 而且某些物种会对人类以及牲畜造成很大的伤害。血吸虫病是由吸虫纲裂体属的物种所造成的,是所有由寄生虫造成的人类疾病中第二致命的,仅次于疟疾。囊虫脑病变是当猪肉绦虫的幼体(囊尾幼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时产生, 是后天获得之癫痫的主因之一。这些寄生性物种在发展中国家的威胁来自于生食与未完全煮熟之食物而流行,以及从高风险地区的进口。在低度开发的国家中,人们可能无法负担用以煮熟食物之燃料的费用,再加上设计不良之供水系统以及灌溉工程,使得不良的公共卫生及农业卫生提高被感染之风险。
两种扁形动物在菲律宾、印尼、夏威夷、新几内亚和关岛被用来控制威胁原生种蜗牛生存的外来种非洲大蜗牛之种群大小,并收到良好成效。但是,最近发现这些扁形动物可能自身就会威胁原生种蜗牛的生存。在西北欧地区,以蚯蚓为食的新西兰扁虫(Arthurdendyus triangulatus)的散播引起各方担忧。
目录
1 描述
1.1 分辨性特征
2 主要亚群
2.1 涡虫纲
2.2 吸虫纲
2.2.1 复殖亚纲
2.2.2 单殖纲
2.2.3 绦虫纲
3 特点
4 分类
4.1 传统分类
4.2 现时分类
4.3 演化树
5 参看
6 参考文献
7 延伸阅读
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