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世界杯_世界杯结束时间 - 0123838.com
首页中国篮球世界杯正文

历史上的马谡是怎么死的?他真的畏罪潜逃了吗?

2025-06-26 02:29:49

可是,令人感觉诡异的是,在《三国志》另外一个蜀国人物向朗的传记中,马谡却奇迹般的“复活”了。《三国志》中这样说:“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这里是说,马谡兵败以后,向朗因为袒护马谡,对马谡逃亡的事情知而不报,结果引来诸葛亮的憎恨,将他就地免职!。

那么,既然陈寿说马谡已经被“斩于军前”,为何后来又说他“逃亡”了呢,在《三国志》中,马谡貌似“生死不明”起来!那么,他的历史结局究竟为何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和回答:

1、陈寿本人的原因。《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国人,而且他的父亲就因为马谡一案受到过牵连。当时,陈寿的父亲担任马谡的参军。于是,有人怀疑,是不是陈寿对诸葛亮乃至蜀国有意见,才把马谡的结局写得如此扑所迷离,甚至是驴唇不对马嘴?

实际上陈寿的“职业操守”还是不错的,他写《三国志》,算是秉笔直书,甚至对蜀汉人物多有褒扬和同情,并没有因为父亲曾受罚而嫉恨诸葛亮。

而之所以造成马谡“生死不明”,主要是因为陈寿写《三国志》用笔太过简练、惜字如金。因为《三国志》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众多,而且他们的事迹多有交集。于是,同一件事情,可能在诸葛亮的传记里有交代,就不会再在马谡的传记里过多重复,于是就可能造成一些人物的人生“有头无尾”的现象,马谡就是其一。

2、那么,马谡人生结局应该是怎样的呢?陈寿在蜀汉多位人物的传记中,其实已经碎片化的交代出了马谡的最终人生结局,只不过需要将这些碎片,稍微整合一下。

按照《向朗传》的说法,马谡在街亭战败后,按照军法,应当斩立决。而向朗由于与他关系要好,纵容马谡畏罪潜逃,并知情不报,因此被诸葛亮免官。在《三国志》的《马良附马谡传》,还有一段话:“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也就是说,马谡虽然逃亡,但后来又被缉拿(或自首),诸葛亮准备以军法处置他。然而,马谡在狱中时就已经死了,而死亡原因可能是病故(“物故”即死亡之意)。而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悲伤落泪。而因为马谡已死,便不存在“斩”的事情了。

因此,可以说《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描写,既是非常精彩的,也是符合历史人物性格的。而对于马谡,虽然我们对他有“纸上谈兵”的批判,但同时还抱以深深的同情。

不过,如果真要按历史真实来写,让马谡来个畏罪潜逃,然后再被抓回来处死,那马谡的形象就更要大打折扣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榕树借款利率一般是多少?高吗? [韩语词典] 韩中学习词典上线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