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世界杯_世界杯结束时间 - 0123838.com
首页中国篮球世界杯正文

河湟年俗:仪式感满满的故乡记忆

2025-08-29 12:27:54

年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河湟地区,进入腊月,汉族群众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大扫除、做年食、办年货、祭祀祖先等一系列年俗活动依次展开。

河湟地区汉族群众的年俗既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也融入了许多外来风俗。这些年俗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河湟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祭灶是年前的传统习俗

在河湟地区,有这样一句民谣:“腊月二十三,灶家娘娘要上天;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三,人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这就意味着腊月二十三这天,各家各户会认真打扫锅灶。

“祭灶之前,家中已烙好灶饼。灶饼是小碟子大小的圆形白面饼,饼面切有菱形网状纹。河湟谷地人家的灶饼是按家中人数准备的,人有几口,饼就准备几个;还准备了料瓣(磨碎的豆粒)、象征性的草捆(两三寸长的小草捆),因灶神上天时路途遥远,所乘的坐骑一路上还得饮水、吃草料。”青海民俗学者靳育德说。

著名作家、青海民俗学家井石先生介绍,庄户人认为平时扫地时,扫帚是不能抬高猛扫的,特别是房梁上的尘土更不能动。

“二十四,扫房子。”送走灶神后,大家就开始大范围的打扫卫生。过去的大户人家雇有长工伙计,这一天,等长工伙计们帮打扫完卫生,掌柜的给他们吃一顿饭后,结了账、算了钱,打发他们回家过年去了。“所以,河湟地区民间有‘腊月二十四,打发伙计家里去’的说法。”井石说。

腊月里的飘香年食

在河湟地区,年食以面食为主。制作年食,要先把发面引子泡好,用青海人的话说就是:“把酵头儿搅得起起的。”这是做好各类面食的关键。

再把面柜里的白面装到大盆里,家里的女人们挽起袖子,在像缸一样大的盆里用力揉面。大锅台上蒸汽弥漫,灶火里的火苗欢腾跳跃,一扇扇巨大的笼屉抬上去,里面蒸的是馒头、花卷、灶卷、油包儿。

“河湟谷地的花卷,卷了绿色的香豆,红色的红曲,还有明黄色的洋红花。花卷的卷法也有很多讲究,每一种卷法都有不同的名称,扭丝儿、九月菊、牛蹄儿、团团儿。蒸出来的花卷就像一朵朵鲜花盛开在笼屉里,那香味更是令人垂涎欲滴。”青海作家贾文清说。

除了蒸,还要炸。油炸的面食主要有馓子、花花、油饼、油果儿。每一种面食都有不同的做法,其中以花花和油果儿最为复杂,要讲究面的软硬程度,还要做成各种花型,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做一些点心。

彼时,妇女们见面打招呼的话由“你吃了没?”改为“你捞下了没?”可见,腊月里做年食是一项特别重要又劳累的工作。

年夜饭前的独特讲究

到了年三十,过年的食物早已准备齐全,主房中堂柜上的供器早已擦得锃亮,献有“灶卷”(一种长条形的大花卷)和其他礼品。人们已将家内院外打扫干净,女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一家老小穿新装、贴春联。

一切布置妥当后,家中主人忙着去祭祖,恭请祖先和儿孙们一起过年,在门口放炮,点灯上香,煨桑磕头,为新的一年祈福。河湟地区的年夜饭除了丰盛的菜肴之外,家家户户还要包饺子,认为吃了年三十的饺子,这个除夕才算圆满。有些人家还要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表示谁在来年会有好运。

西宁周边许多地方有三十晚夕吃“拦嘴面片”的习俗,说具体点,这天吃的面片有两大特点:一是锅里的肉比平时多,面片比平时讲究的“指甲面片”要大;二是饭比平时多,讲究吃不完要剩下一些。这一是暗指拦嘴面片堵住嘴,警诫以后少生口舌之争,少生是非;二是显示生活宽裕,年年有余。

吃年夜饭前,儿孙辈要向长辈跪地叩头,庄重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俗称“散年钱儿”,以示尊长爱幼的天伦之乐,实际上也是一种传统的伦理教育。

(文/卢晓茜 图/丁泉莲)

琅琊榜2在哪个台播什么时间更新 90后刘昊然担任主演 王声(演员)_名人相声演员简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