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世界杯_世界杯结束时间 - 0123838.com
首页中国篮球世界杯正文

从信仰到禁忌,乌鸦的“堕落”史

2025-07-31 19:48:44

陕西泉护村出土的金乌负日彩陶片 图源:

https://www.sohu.com/a/399891211_600549

在远古先民的心目中,乌鸦是神鸟,每天背着太在天空运行,因此“阳乌”“金乌”便成了乌鸦的代名词。

汉代时,背负着太阳的乌鸦具体到了“三足乌”,人们相信这种可以背太阳的鸟肯定有三只脚(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三足乌的主要工作是侍奉王母娘娘,十个三足乌轮流值班负责日出日落。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有一天金乌作乱,同时十个一起上天,大地被烤焦,民不聊生,多亏后羿用神箭射下九只。

神话故事往往源于远古先民对世界的理解。古代人可能观测到了太阳黑子的现象,现在我们知道太阳黑子是太阳自身磁场导致的暗淡区域,古代科学不发达,加之部族多以鸟为图腾,便联想到太阳中有神乌,创造了“金乌载日”的神话。

太阳黑子,图源:科幻世界

这时的乌鸦不仅是神鸟,身上还有“慈孝”的滤镜。当时的人们认为在老乌鸦失去捕食能力后,成年的乌鸦会去寻找食物喂养自己父母,与统治者推行的“以仁孝治天下”颇为符合,于是乌鸦更加受到推崇,史书上常有向皇上进献三足乌,来彰显王者慈孝的记录。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包括乌鸦在内的鸟类均没有反哺父母的记录。但大多数的乌鸦是群居性的,当小乌鸦长大后,会帮助父母哺育新生的兄弟姐妹。对美国乌鸦的一项研究表明,80%的乌鸦都有帮手,它们之间通常有血缘关系,一些鸟儿甚至会在家里待上5年多的时间,为它们的父母提供帮助。

三足乌墨绘画像

在古时,乌鸦也是财富的象征。所谓“富人之屋,乌所集也。”这绝对是对乌鸦的喜爱的一种延申。有传言认为乌鸦喜欢收集亮晶晶的东西装饰鸟巢,因而常有乌鸦窃宝的传言,但研究发现,乌鸦在内的鸦类并不会被闪亮的东西吸引,在乌鸦眼里宝石和钉子没有什么不同。

乌鸦:听说你到处说我偷珠宝?图:Birds Authority

当然这样的环境下也有人不喜欢乌鸦,比如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就是乌鸦的头号黑粉。他在《九章·涉江》中态度明确地表达了不满:像鸾和凤凰这样的神鸟被渐渐疏远,而麻雀乌鸦之类的凡鸟却登堂入室(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以此来讽刺朝廷亲小人远贤臣。

虽然屈原的影响力很大,这种讨厌乌鸦的声音在当时依然是少数。

图源:

https://www.sohu.com/a/734249190_100112507

唐诗中,乌鸦同样多是慈孝和祥瑞形象,但也有了一些悲凉的底色。因乌鸦喜欢食腐肉,常出现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或荒无人烟的野地里,使人不禁将它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诗仙李白的《战城南》中便有这样的诗句:“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荒野上,战土在野战中死去,败马在疆场上悲鸣。乌鸦蚕食着将士们的尸身,将肠子挂在高高的枯木枝头。这种场景,多少会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图源:

https://m.quanjing.com/imginfo/QJ8448105477.html

到了宋朝,乌鸦的名声逐渐坏了起来,“乌啼兆凶”的声音成了主流。对《诗经》中“莫赤匪狐,莫黑匪乌”的诗句,南宋学者朱熹的批注是“乌鸦,黑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见到乌鸦会触霉头,成了民间共识。

乌鸦的行为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就变得令人讨厌了?

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经济中心的南移。北方以游牧经济为主,乌鸦是天然的清洁工,因而受到喜爱;南方多种植粮食作物,乌鸦经常破坏果子,偷吃粮食,原本就受到南方人的厌恶。当政治经济中心转向南方,乌鸦的慈孝没有了,代表的财富也没有了,“偷食者”的角色反而日渐突显出来。加之食腐的特性常与战争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乌鸦逐渐走下神坛,从祥瑞之鸟,变成人人喊打的恶鸟。

清朝时,满族视乌鸦为神明,其地位得到抬升。据说努尔哈赤在被明兵追击时,受到乌鸦的掩护躲过一劫,从此努尔哈赤禁止族人捕杀乌鸦,并在祭祀时用“索伦杆”储放食物饲喂,以报答乌鸦的恩情。

从清朝至今,北京的乌鸦是比大爷还大爷的存在。冬季里,乌鸦因为热岛效应聚集在城市,它们和拥挤的上班族一样有固定的城郊通勤路线,对万寿路、北师大一带颇有归属感,人称“天屎鸟”。

从天屎路上经过的市民 图:新浪网

从信仰到禁忌,似乎和乌鸦本身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关系,对乌鸦的喜恶,只是人类自我想象或政治需求的一种投射。千百年来,乌鸦凭借聪明的大脑,强大的适应能力和不可被驯化的个性,高调地生活在我们身边。以人类的善变性,在未来的千百年中,或许乌鸦的形象还会有不同的变化,但对于乌鸦来说,说不定真理只有一句:去城里搞点吃的。

图源:

https://xsj.699pic.com/sou/niaoweishidezhizhu.html

参考文献:

[1]曹志亮.《诗经》鸟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程波涛,檀梓萱.《慈乌图》中乌鸦到慈乌意象的文化生成及伦理转换[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2,19(04):52-58.

[3]田冬梅.“乌鸦”文化象征意义的源流[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 Shepard, T. V, Lea, S. E. G., and Hempel de Ibarra, N. 2014. Thieving magpie? No evidence for attraction to shiny objects.Animal Cognition18: 393-397.

李露

微博@三眼乌鸦princess,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一个单纯热爱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者,梦想是当巡护员。

审校:何长欢 林硕

责任编辑:郑钰

编辑:付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牛奶巧克力 梦幻西游3级植物种子值多少?
相关内容